中化新網訊 7月6日,第27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在北京舉行。主論壇上,中國科協發(fā)布了2025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yè)技術問題。多項化學化工類技術問題或難題入選。
中國化學會推薦的“準金屬替代過渡金屬用于精準合成與催化反應的可行性研究”成功入選2025十大前沿科學問題。準金屬替代過渡金屬實現精準化學合成,將重塑科學認知邊界,打破傳統過渡金屬催化的思維定式,開辟化學合成新理論與方法體系。該問題的突破將帶動多學科交叉創(chuàng)新,大幅削減生產成本,創(chuàng)造巨大經濟價值,推動藥物研發(fā)、材料革新,改善醫(yī)療與生活質量,引領化學合成邁向更高效、綠色、智能的新時代。
成功入選2025十大前沿科學問題還有“多維度、可重構超分子機器組裝”。該問題的突破將在科學層面構建可逆、可重構的組裝體系,從“分子合成導向”轉向“功能組裝導向”,形成超分子機器專用表征體系;在技術革新層面,微/納機器人的集群行為控制為分子機器提供設計范式,使得超分子機器有望成為繼芯片、人工智能后的下一代技術制高點。
“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入選2025十大工程技術難題。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是化石燃料低碳利用的技術支撐。通過新一代碳捕集技術的開發(fā),新型碳捕集材料、高效碳捕集設備、工藝與系統的集成控制策略等關鍵技術難題有望突破,實現捕集能耗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從而推動技術成果產業(yè)化,豐富我國碳中和技術體系。低成本長期安全碳封存技術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緩解氣候變化的關鍵手段。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將在全球氣候治理和綠色技術競爭中占據優(yōu)勢地位,為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重要支撐。
入選2025十大產業(yè)技術問題有“突破大型及超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高端裝備進口瓶頸”。目前,我國海水淡化單機裝置規(guī)模突破萬噸級,已掌握10萬噸/日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集成技術,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水淡化膜材料和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關鍵配套設備,但萬噸級、十萬噸級以上的海水淡化工程對于國外設備技術的依賴仍較強。具體而言,在關鍵材料、部件和裝備等設計開發(fā)和高端產品量化制造方面,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急需加快發(fā)展。
中國科協自2018年開始,持續(xù)組織開展重大科技問題和難題征集發(fā)布活動。2025年,中國科協從前沿性、引領性、創(chuàng)新性、戰(zhàn)略性四方面嚴格把關,經過嚴謹規(guī)范的審讀、評議、投票等程序,最終選出10個前沿科學問題、10個工程技術難題和10個產業(yè)技術問題。
6月19日,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fā)的“中空纖維膜污染檢測工藝研發(fā)”項目獲得天津經開區(qū)群團工作部主辦的2025年創(chuàng)新工作室創(chuàng)新成果二等獎。
中化新網訊 7月4日,江西省化學化工學會九江科技服務站簽約儀式在彭澤縣舉行。江西省化學化工學會與九江科技服務站依托單位江西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現場簽約了合作協議,依托江西省化學化工學會人才和技術優(yōu)勢....
在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以下簡稱低碳院)的展廳里,一罐普通的黑色粉末靜置在展柜中。它看似毫不起眼,但用于煤制油裝置,可以大幅提高煤變油的效率,用更少的煤“變”出更多的油。它就是費托鐵...
當前,江蘇城市足球超級聯賽(以下簡稱“蘇超”)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不僅點燃了球迷的熱情,也為化工科技提供了展示舞臺。值得關注的是,一批江蘇化工企業(yè)正將高分子材料與體育產業(yè)深度融合,從運動裝備到場館設...